文化行政, 若能學以致用,

或許能在俗文學與雅文學間搭起一座橋樑,

雅俗共賞.

催化生成澎湖大學設立文學院,

文化局與高教單位既理論又實務,

田野調查, 習俗, 語音, 智慧.

旅外, 僑居, 出國定居, 拉力凝聚向心力.

文化意識.





古文重音響.

用家鄉的話頌讀家鄉人事物,

感受特別深刻.

對應的字.



憫代 = 啥憫代誌 = 啥代誌

糖果 = 晶含.

潤餅 = 薄餅稿.

不成猴, 不在軟.



叫賣宣傳語調.

好好丸歐.賣肉丸.

賣豆花.賣樓梯, 賣鋁梯.

喉囉喉. 賣臭豆腐.



一點砂糖, 一點米,

方車小販

脆響成白色方塊"崩米乓", 所謂米香.

在遙遠的金色微棕的黃昏下午,

凝結為記憶. 





記憶所及, 一觸及心.

也許哪天該開始寫回憶錄, 

旁人微不足道的瑣碎的見聞,

還有誰也一起還記得......



東衛西衛東文澳西文澳

湖西為鄉湖東為村

雙頭掛石泉案山菜園

鐵線尾風櫃尾

沙港尖山鼎灣竹篙丸

隘門西溪紅林擔葉北寮南寮安宅

大城北奎壁山太武山

東石青螺豬母水

林投龍門港裡正角

赤馬赤崁烏崁通樑

內垵外垵吉貝員貝















這是 G o o g l e快取http://www.newtaiwan.com.tw/bulletinview.jsp?bulletinid=11929,擷取日期在 2007年12月30日 03:53:02 GMT。

G o o g l e 已先行預覽各網站,在頁庫儲放各網頁的存檔。

此網頁可能有更新的版本,請按此處檢視新版

此快取頁可能參照無法再使用的圖片。請按這裡,查閱快取文字

若要連結至此網頁或加入書籤,請使用此網址:http://www.google.com/search?q=cache:YbByOMzR5RMJ:www.newtaiwan.com.tw/bulletinview.jsp%3Fbulletinid%3D11929+%E6%BE%8E%E6%B9%96%E4%B8%83%E8%A1%97%E4%B8%80%E5%B8%82&hl=zh-TW&ct=clnk&cd=10&gl=tw




<i>Google 和網頁作者無關,對網頁的內容恕不負責。</i>












您的查詢字詞都已標明如下:  澎湖  七  街  一  市 



澎湖縣地方唸謠 馬公

 林沈默


2003/07/31 第383期



天人菊,艷艷生。

娘媽宮,開發誌︰

金門祖,疊咾咕,做新居。

巡石滬,逐海魚。

蜂岫田,寄蕃薯。

東西澳,建廟寺。

大井,小開基。

***

半天鳥,啾啾啼。

媽宮城,險地理︰

早當時,老海賊,咧分錢。

帝國船,來去去。

安砲台,造城池。

搶地頭,拚生死。

化外魚,眾人煮。

***

澎湖瓜,粒粒甜。

馬公,海王星︰

天后宮、四眼井。

風櫃尾,海吟詩。

觀光客,若來去︰

呷海產,藏水宓。

樂悠悠,若金魚。


【馬公小檔案】


地扼台閩海上門戶,自古是法國、日本、荷蘭、海盜、明鄭、清國等兵家必爭之地,漁人中途站的澎湖,漢人開發史至少百年,縣治所在地的馬公,因此成為台澎地區最早開發的鄉鎮。馬公,因早期漢人在此興建全台第一座媽祖廟,舊稱娘媽宮、媽宮城或媽宮,清朝設澎湖廳建澳社(海濱聚落),本地隸東西澳、時裡澳及雙頭掛、烏崁兩社。日治更名馬公九八二年升格縣轄市。本地漢人開發始於十二世紀宋朝年間,泉州同安的金門漁戶登陸斯土,捕魚耕墾。明初海盜猖獗,官方遷民墟地,墟澎政策後解除,移民絡繹海上,台澎第|大井形成。之後,荷人入主,築城屯兵。明鄭王朝也一度以此作為前進台灣基地。清末再築六道城門,媽宮城,雜貨、行商、中藥、食堂、打鐵等店舖林立,市況繁榮。馬關後至戰後六○年代,因人口飽和,居民外移台灣的高雄、台南等地謀生,發展陷停滯。 馬公土地貧瘠,季風強烈,居民闢「蜂巢田」與天爭地,農作有:花生、地瓜、玉米、十稜絲瓜、嘉寶瓜、哈密瓜、仙人掌果等。住民多以海為田,從事漁撈,有土魠、丁香、龍蝦、老鼠斑、旭蟹、紫菜等。特產有:鹹餅、冬瓜糕、黑糖糕、花生糖、海苔酥等。古蹟景點有:一級古蹟天后宮、城隍廟、觀音亭、文石書院、水仙宮、孤拔墓碑、四眼井、萬軍井、順承門興仁進士第、及馬公灣、風櫃尾、海洋資源館、桶盤嶼、案山、海洋公園等等。 「二崁鳥,東南飛。過台灣,找機會。」下周,拜訪台灣中藥材大盤商的離島故鄉。











地名由來: 

早在清乾隆年間,中央街即發展成澎湖極具規模的商業街,各式店鋪、商家、雜貨店林立,

<wbr></wbr>形成當時媽宮城“七街一市”的繁榮景象。所謂的七街,大部分涵蓋在今日的中央里。

馬公『七街一市』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街道名
範圍
商鋪
重要史蹟
備註
右營直街
自右營游擊署前至施公祠邊 海味鋪、酒米鋪、雜貨鋪、醬菜鋪、綢鍛鋪、冬夏布匹鋪、故衣鋪、鞋襪鋪、涼暖帽鋪、藥材鋪、檳榔鋪、餅鋪、磁瓦器鋪、油燭鋪、豬肉案。 天后宮、 

魚市、 


協鎮署


傍天后宮一段原為八級階梯,據傳每一階均可停轎一頂,係官員停轎之處,俗稱『八作崎』。
右營橫街
西起右營直街,東到大井街 綢鍛鋪、夏布鋪、雜貨鋪、藥材鋪、醬菜鋪、酒米鋪、涼暖鋪、麵餅鋪、鞋襪鋪、豬肉案、磁瓦器鋪、故衣鋪、油燭鋪、餅鋪、海味鋪、冬夏布疋鋪、鮮果鋪、檳榔鋪、苧麻鋪。 萬軍井、 

施公祠


 
大井街
北起四眼井,南接左營街 藥材鋪、竹器鋪、瓦器鋪、磁器鋪、麵餅鋪、酒米鋪、油燭鋪、打銀鋪、故衣鋪。 四眼井 據傳街道原是可容舢舨之海溝,可由水仙宮渡頭划舢舨到四眼井取水。
倉前街
原名右營後街,北起北辰宮,沿今中正路、仁愛路,南迄啟明街。 酒米鋪、鮮果鋪、檳榔鋪、打石鋪。 福德詞、 

昇平旅社


因位在清代澎湖廳倉前,故稱倉前街,光緒朝改稱善後街,今只餘福德巷一段。
左營街
  鹽館、酒米鋪、雜貨鋪、打鐵館。 景福祠  
渡頭街
  酒米鋪、鹹魚鋪、瓜菜鋪、檳榔鋪、小點心鋪。 水仙宮 清初台廈間行商設『台廈郊』於樓下,光緒二十六年改稱實業會館。
海邊街
  當鋪、杉木行、磚瓦行、石鋪、酒米鋪、苧麻鋪、雜貨鋪、瓜菜鋪、鮮魚鋪、鹹魚鋪、檳榔鋪。 提標館、 

海關


 
魚市 農具、黃麻、苧麻、鮮魚、螃蟹、鮮蝦、青菜、瓜果、水藤、竹榻、木料、薯乾、瓦器、檳榔桌、點心、木材、草材、牛材。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l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