鄧德秋:《富貴人生》(下)──如何過富貴人生


轉引自: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won-mon/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won-mon/archive?l=f&id=15&page=2


  現代人對人生富貴的定義,大都以財富、地位、高壽、兒孫滿堂等來論斷。其實真正的貧窮是「貪婪」!若能開啟我們內心蘊藏的無盡慈悲、和寬廣的智慧,以「當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自己求安樂」的心奉獻社會,「心」不執著、不煩惱,時時保持輕安自在,才是真正的富貴之人。


 


    有些人認為「金錢是萬能,財富地位是快樂」。殊不知,人一旦戴上名利的枷鎖,無不苦惱相隨,一生都要受制於它而難返自由。古云:「家有榖糧萬石,一日不過三餐;家有廣廈千間,夜臥不過七尺之床」。除非是因明繮利鎖牽絆,其實人真正需要用到的並不多!


 


    「欲壑難填」,就好像深不見底的深淵。人擁有了十萬還想要百萬、千萬。費盡心思地招權納貴、巧取豪奪,苦苦追求人忙心也「盲」,換來的不過是虛名和短暫的快樂。即使財多或壽高卻久病纏身、或子孫滿堂卻少有賢孝,這都是「缺陷的富貴」。大家試著用以下方法安頓身心,必能過一個真正富貴又圓滿的人生。


一、孝親尊師~~父母師長恩山高海深,對父母、師長要知恩、感恩、報恩!


 


詩經云:「父母生我、掬我、養我、育我,欲報之恩,昊天罔極」。百孝經云:「羔羊跪乳尚知孝,烏鴉反哺孝親顏」。辛苦懷胎十月、父母親歷盡千辛萬苦,將我們養育長大,為人子女者萬萬不能忘。「家有一老,如有一寶,尊親開顏孝,一家樂融融」,這幅天倫之樂的孝親圖,現今社會已難得見到。有句韓國諺語說:「父母走了,兒女將父母埋在土裡;兒女走了,父母把兒女埋在心裡。」一般人常會把父母的付出,視為理所當然,而未能知恩報恩!在醫院中常見到「孝順子女」的父母不少,但是「孝順父母」的兒女卻不多,若是久病更是床前難有孝子。


 


    孝親倫理並不是什麼大道理,而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。家和萬事興,一家人相處要以倫理、包容、相互體貼關懷。做到「父慈、子孝、兄友、弟恭」,這是最珍貴的倫理。行孝更要能及時,是以恭敬的態度,和顏悅色的「孝養、孝敬、孝順」,最能讓父母感到安慰;或內修己德、外修萬善利益眾生,為父母、為祖先增光,這才是真正的孝順。不是投其所好,供養他們一些對健康有害的物品,這是愚孝。或在死後大肆鋪張、請來歌舞團、五子哭墓熱鬧,這些場面只能安慰自己,對亡者並沒有絲毫幫助,不能算是真正的孝順。


 


    人若不孝,何以為人?常見有些為人兒女,對父母的勸導,任性頂撞,不識「孝、順」二字何意;或為爭奪財產反目;或因種種理由惡意棄養父母;或因犯案、夫妻離婚置子女不顧,讓年邁雙親承擔;或有父母因屢勸行為偏差不肯改過、且惡言相向的子女,傷心過度當下病發或死亡;或因兄弟鬩牆、手足失和,讓父母憂心、傷心;甚至還有弒父殺母的逆倫事件發生,令人感概萬分!每個人都會有老、病、死的一天,誰會願意受到這樣無理的對待呢!


 


    反哺之情是天經地義之事,行孝之人,善德巍巍萬世流芳;不孝之人人神共憤。詩云:「我不孝親,子不孝我,世事輪流,眼前因果」。<地藏經>云:「…若遇悖逆父母者,說天地災殺報。…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,說返生鞭繨現受報。若遇網捕生雛者,說骨肉分離報。若遇毀謗三寶者,說盲聾瘖啞報。…若有眾生不孝父母,或至殺害,當墮無間地獄。若有眾生出佛身血,毀謗三寶,不敬尊經,亦當墮於無間地獄,千萬億劫,求出無期。」可見孝或不孝,都離不開因緣果報。


但也有許多孝順的子女晚輩,對長輩恭敬順從、噓寒問暖,即使老殘多病,也始終無怨無悔地照顧,甚至有些人還未此終生不婚,種種的孝行令人讚嘆!也是我們的好典範。父母師長恩山高海深,對父母師長要能知恩、感恩、報恩!莫讓「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在」的遺憾發生。百善孝為先,「孝」是中國最傳統的美德,如何去恢復它,是件非常重要的事,值得大家共同去努力!


 


    古云:「一日為師終生為父」,除了父母的教養恩外,我們也該感恩師長的知識傳授和教導。有些學生、師長或家長,彼此間不懂得相互尊重,或因觀念上的相左、堅持而惡言相向、或因行為上的偏差而大打出手,造成許多遺憾,令人感嘆尊師重道今何在?但也有學生在求學期間,受到師長的諄諄教導、關心鼓勵而找到人生方向;或因貧困、家中遭變故受到師長資助;或遭到挫折時,受到師長深刻受用的話語開導,讓他走出陰霾、奮發向上得到成就。這些都會讓他們始終念念不忘師恩,常有尋報師恩的溫馨實例,很令人感動!


 


    欲端正社會風氣,重建倫理綱常,必先弘揚百善之源「孝親尊師」。除了要孝順父母,更要發揮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」的精神,視所有的長者如父母、如兄長;視年幼者如弟妹、如子女。若人人皆能如此,就是一個充滿著「溫馨、祥和」的世界。




但也有許多孝順的子女晚輩,對長輩恭敬順從、噓寒問暖,即使老殘多病,也始終無怨無悔地照顧,甚至有些人還未此終生不婚,種種的孝行令人讚嘆!也是我們的好典範。父母師長恩山高海深,對父母師長要能知恩、感恩、報恩!莫讓「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在」的遺憾發生。百善孝為先,「孝」是中國最傳統的美德,如何去恢復它,是件非常重要的事,值得大家共同去努力!


 


    古云:「一日為師終生為父」,除了父母的教養恩外,我們也該感恩師長的知識傳授和教導。有些學生、師長或家長,彼此間不懂得相互尊重,或因觀念上的相左、堅持而惡言相向、或因行為上的偏差而大打出手,造成許多遺憾,令人感嘆尊師重道今何在?但也有學生在求學期間,受到師長的諄諄教導、關心鼓勵而找到人生方向;或因貧困、家中遭變故受到師長資助;或遭到挫折時,受到師長深刻受用的話語開導,讓他走出陰霾、奮發向上得到成就。這些都會讓他們始終念念不忘師恩,常有尋報師恩的溫馨實例,很令人感動!


 


    欲端正社會風氣,重建倫理綱常,必先弘揚百善之源「孝親尊師」。除了要孝順父母,更要發揮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」的精神,視所有的長者如父母、如兄長;視年幼者如弟妹、如子女。若人人皆能如此,就是一個充滿著「溫馨、祥和」的世界。




二、惜福感恩~~人的命運,雖命中註定,但仍可藉著不斷去行善積德,做到「諸惡莫作、眾善奉行」改變命運。

 

    人為什麼會有煩惱、不快樂?大多是因為我們的心中,有許多的憂愁牽掛、或患得患失之苦。其實能解決的是無須牽掛,若已經很努力但仍無法解決的,牽掛也沒用就將它放下。有無都是苦,求不得者有患得之苦;擁有者有患失之苦。當我們放下執著、淡泊名利、心安理得時,才能找到真正的輕安快樂。

 

    快樂知足不是求來的,是要靠自己點滴努力去體驗來的!悲觀的人會為「比上不足」而遺憾,而樂觀的人卻因「比下有餘」而感恩知足。我們常為不如己意而憤世嫉俗、鬱悶不樂,往往把別人對我們的好,視為理所當然,忽略了要去對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飲水思源、心存感恩。

 

    這個社會是同體共生的,我們藉著父母的因緣來到人間,也藉著社會與國家的資源受教育,成長自己的人格,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專長,遭遇責任都不一樣。在日常生活中的食、衣、住、行所需,是經過許多人辛苦、勞心勞力換來的,如果沒有士農工商、沒有大眾的因緣,我們怎麼能自己單獨生存?

 

    其實,我們每天早上還能夠清醒過來、能夠呼吸就應該很感恩了,有多少人是一睡不醒啊!社會上有不少人,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,難以體會在苦難世界的角落裡,有多少人是處在飢荒貧窮、弱肉強食、戰亂不安、或天災襲捲的惡劣環境中無法飽暖,過著骨肉分離、無家可歸的悲慘生活!

 

    我們要不斷學習縮小自己、惜緣惜福,「世上沒有一個我怨恨的人,都是我感恩的人」!多一分感恩,就會少一分抱怨。生命中的貴人,不一定是給你直接幫助,讓你從困境中脫身的人,他可能會是讓你陷入困境中,逼著你不得不去面對、跨越挫折困難的人。當你從困境走出來後才會發現,當初若不是因為這些困境的焠鍊,就不可能警惕自己,珍惜寶貴人生奮發向上;若沒有遇到逆緣,我們就學不到更多的「慈悲」,成就現在的自己。

 

    「富人一席酒;窮漢半年糧」,不浪費、生活儉樸、珍惜資源就是「惜福」。朱子治家格言云「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,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」。「儉」並非吝嗇,是以珍惜的態度,不僅是對自己的錢財或物品要節儉善用,就算不屬於自己擁有的公家物品、社會資源都要抱著同樣愛惜的心去做,才是真正做到惜福。會賺錢也要會節儉、會佈施,今生所擁有的財富或地位,是多生累劫積聚的福德,故要能惜福造福,以「儉」「樸」持家,將取之社會的錢財,佈施十方做最有意義的利用;擁有權力地位的人更要謹慎,千萬不要迷失本性,將它當作利己的工具。若能用來造福大眾,在不斷地種德積善中,福報才能綿延不斷,即使遭遇不好的人,更要做到「諸惡莫作、眾善奉行」來改變命運。世間沒有不勞而獲的事,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與付出,吃苦了苦,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構築快樂,時時抱著感恩的心情,傳遞快樂影響周邊的人。


三、歡喜心佈施--「施比受更有福」,難行能行、難捨能捨、難為能為的人最富有。捨而不心疼、捨而不煩惱,才是真佈施。


    夜空中最美的是閃爍著光芒的星星和皎潔的月光,而人間最美的是溫情。人與萬物都有休戚與共的因緣,每個人都可能遭遇逆境碰到困難,讓愛心如星月,為迷茫苦難的人生帶來光明。不論是生活環境的苦、身體的病苦、精神上的苦、或其他種種的苦,很需要有「你」、「我」去幫助「他」。這「你、我、他」就是人與人所共同建立的「社會」。


    「財富」需要有福德才能得到,若福德不俱足,即使富可敵國也會像明日黃花、過眼雲煙般消逝。真正慈悲的人,不會將財富自私地獨自擁有,而是能夠視人溺如己溺、人飢如己飢,無論遠近親疏,一旦有苦有難就盡己所能及時伸出援手,有錢出錢有力出力,發揮民胞物與的精神,無論是金錢上的幫助,或是精神上的鼓勵關懷,都能成為他們生命中的貴人。


    現今全球天災人禍頻傳,身在地球上的每一份子,人人都必須有生命共同體的共識,有幸平安的人,就應關懷不幸的人。人人都將自己的愛心奉獻出來,就能「眾志成城、聚沙成塔;滴水成河、粒米成籮」,,點滴地累積,也會變成很大的力量。有許多善心團體本著人道精神,就像  菩薩般的聞聲救苦,那裡有災難就及時伸出援手,在世界各角落散播「大愛」和「慈悲」。我們除了讚嘆感動外,更要去效仿學習。


    並非只有金錢佈施才能堆砌功德,沒有錢的人也能行善積德。如:用關懷鼓勵的言語,撫平心靈憂傷的人;遇惡人以善巧方便勸化,使其去惡從善是「口行善」。用公正及智慧去排解紛爭、化除積怨;或以取之社會用之十方之心,奉獻自己的時間體力是「身行善」。所謂一笑解千愁,「笑容」是友善、是歡喜的表現,能化解憂愁緩和不悅或紛爭,給人一臉的笑容是「心行善」,這些都是佈施。故一句美言、一句關懷的話、一個親切的微笑、給人安慰鼓勵給人無畏,都是在佈施行善。


    真正成功的人,不是因為你勝過多少人,而在於你曾經幫助過多少人!有許多在職或已退休的社會菁英,兒女都已長大了,發個好願,將這一生累積下來的寶貴智慧和經驗去做義工,能為社會人群奉獻的人最可敬,那也是件很有意義的行善。大家用心去體會以下幾句話:「施比受更有福」,難行能行、難捨能捨、難為能為的人最富有。「有」:不是永恆的。「無」:無量、無邊、無限,無會更多。


    「捨而不心疼,捨而不煩惱,才是真佈施」!有錢的人能以慈悲之心捨衣施食、救助急難、修橋鋪路或興學,抱著做好事不是為求名也不是為求功德,是當作「責任事」來做,才是真正的好事、才是至誠無私的善事!當他們的困難解決了,其實最快樂的還是我們自己。


    貧與貪只差一點而已,愚癡的人越貧越貪。被自私貪婪腐蝕的人,即使是擁有財富權位也不會快樂;知足感恩的人雖物資匱乏,卻能竭盡所能犧牲奉獻,也可以過得很快樂。「公事門中好修行」,一個人願意發心積善修德,影響的是一個小範圍,如果是團體的領導人、鄉鎮縣市長、乃至一國的領袖就愈能利益更多的人。帶動人人「說好話、行好事、做好人」,創造「善」與「愛」的循環,社會就能更溫馨更安定!


四、誠信相待──說一句謊話,要編造更多的謊話來掩飾;騙得了別人,卻騙不了自己的良心。


    「白日所為,夜來省己;是惡當驚,是善當喜」。一個人的言行作為,就像赤裸裸的攤在陽光之下,是善是惡、是無知幼稚還是慈悲智慧,會讓人一目了然無所遁形。人最怕的是那虛偽諂曲的心,「對己能真,對人才能無偽」,一個沒有誠信的人,話說得再好聽,別人也不敢相信。要培養說實話、做實事的好習慣,因為說一句謊話,往往要編造更多的謊話來掩飾,騙得了別人,卻騙不了自己的良知。


    要時時觀照自己,有沒有壞的念頭、或不好的聲色,一般人會因為面子問題,較少講的一句話就是「對不起,我錯了」!反而找來百般藉口掩飾,結果愈辯愈錯。在別人提醒我們的錯處時,要勇於認錯且心存感謝,不需急於辯解反駁。認錯不是羞恥的事,而是勇敢的表現,也是改過向善的第一步,只要能及時悔改就能把汙點去除。


    「誠實不須筆墨,美貌不須粉黛」。做人的誠信很重要,做不到的事不要輕易承諾,既然承諾了就不要失信於人。尤其要注意的是有許多人好說戲言、喜歡亂開玩笑捉弄別人,這種不好的習氣很容易惹禍上身,一定要徹底改掉。就像大家耳熟能詳「狼來了」的故事中,放羊孩子一次次謊稱狼來了,看到許多去救他的人受騙還覺得很好玩,結果狼真的來的時候,他再呼救時卻沒有人願意去救他,因為大家都以為他又在騙人了,由此可見「謹言慎行、守信用、不打妄語、說真實話」非常重要。


    人的個性,是在每一段的成長過程中,不斷地透過「學中做、做中學、學中改」,薰陶累積來的。若大家都能以負責任的心做好份內的事、以謙卑的心檢討自己的錯誤、以喜捨的心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。不苟且不敷衍、真誠不作假的個性,必能得到大家的信賴,擁有更多成功的機會。




待  續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l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