楔子:澎湖八景之一「虎井沉城」



1.奎壁聯輝2.天台遠眺3.香爐起霧4.西嶼落霞5.龍門鼓浪6.虎井澄淵7.案山漁火8.大武樵歌



(1)奎璧雙輝列宿聯(2)天台遠眺擬遊仙(3)香爐起霧凌宵達(4)西嶼落露映水妍

(5)夜靜龍門聽鼓浪(6)秋高虎井看澄洲(7)案山漁火如星斗(8)太武樵歌管絃?



虎井沈城影片(播放長度11:30:00):

http://podcast.blog.webs-tv.net/smilelong/podcast/601395



呂成家〈虎井澄淵〉,收錄於蔣鏞《澎湖續編》〈藝文〉,又載陳漢光《臺灣詩錄》。

http://www2.nmtl.gov.tw/TWPAPP/ShowComposition.aspx?TID=00000707

http://www2.nmtl.gov.tw/TWPAPP/ShowAuthorInfo.aspx?AID=000048

(淇按:許俊雅撰云:呂成家,字建侯, 清嘉慶年間(1796~1820)。澎湖東衛社人。少聰慧穎異,工書畫,能詩,尤能琴箏。屢試不售,遂絕意功名,怡情山水,曾與吳性誠常相唱和,去任後尤寄短章遺贈。晚益耽吟詠。成家天性友愛,與兄弟祖合、志略等數人白眉黃髮,揖讓一堂。諸子姪多業儒。從弟作屏、姪因方,俱諸生;子逢時,武生。成家年七十一,以壽終。 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屹立崔嵬似虎眠,
紆回玉井見澄淵。
魚梭細織波間練,
豹管遙窺泂裏天。
水面螺紋風一縷,
江心鏡影月千川。
危峰瀉出源流遠,
祗覺虛涵上下連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連雅堂的「台灣通史」,文中載:『澎湖虎井嶼之東南,有沉城焉。天空浪靜,望之

在目。繚垣相錯,周可數十丈。漁者常得其磚,色紅若堅鐵,然當沒水鑿之,上生蠣蚌,

似千數百年物。或曰,隋代之所建也,而文獻無徵,搢紳之士難言之。』



目前沒有一個說法至今可以獲得證實,唯一確定的是虎井海域經過潛水人員探勘後,

證明確實存在海底的牆體建築,至於它的真正身世之謎,只能留待更嚴謹的科學佐證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網友回應摘錄: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lO8WdK.VBRYz2xkeDTItfQ--/article?mid=4241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小黑於2006/10/02 01:17 回應:

上次的中社、花宅的考證後,第三個我們考證的資料是:虎井的日軍指揮所一事。

目前也確定是有誤的了喔。提供這份資料給妳參考。網址:
http://kuso.cc/0EBr

至於新聞提到的學者的文章,我目前也找到了。明天就會請人幫我去印,然後打字,

過兩天就會放上去,但現在的資料應該已經足夠應證了。此外,有關虎井沈城的部份,

我們有聯絡上一位曾經去潛水實際去拍攝的網友,也已經同意拿到影片,週二的晚上

我就會拿到。順利的話,週三妳就可以上我們的網站瞧瞧吧。目前我已經把基礎的有

關虎井沈城的資料放在網頁上。請參考:
http://kuso.cc/0EHH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邱比特於2006/06/26 17:18 回應:

這題目之前我的潛水教練有提過,在遠古之前台灣海峽尚未形成之前

東南諸島都還是相連於亞洲大陸上之時的傳說,

原始人類可以自由往來於東南沿海的大陸棚上,

只是,到底沉城是人工構築物還是玄武石沉入水底造成的美麗誤會

嗯~教練說,水流太強,他沒下去過 (澎湖是危險潛場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抒籥於2006/06/21 02:54 回應:

聽說地棚是連接到琉球群島,不知是真是假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潛水拍攝虎井沉城影片(發表於: 2006-05-13 05:01):

http://www.backpackers.com.tw/forum/viewtopic.php?t=36606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第 88 期 2002/12/5 -- 2002/12/11 文明探索

http://www.epochtaiwan.net/content_detail.asp?art_id=2702

以「上帝的指紋」一書聞名全球的英國古文明學者漢卡克(Graham Hancock),去年八月間

曾會同中、日人員實地潛水探勘後,肯定的指出:「大自然對東西、南北走向沒有興趣,

但人類建築卻很講究方位。」虎井海底沉城的石塊呈現十字形南北向與東西向方式排列,

其方位正好是東西走向和南北走向。並且由於搭建城牆的一塊塊大石頭,表面都很平滑,

其接縫處平整的程度「可以將刀子插入」,認為這一定是人造而非自然力量所能形成。

    同行的日本學者大地舜也同意漢卡克的說法,並推斷虎井古沉城可能來自冰河時期,

海水下降、海棚露出的時代。若證明屬實,虎井沉城是在早於人類歷史的冰河時期所建,

年代可能上溯至一萬二千至一萬八千年前,
可謂考古學上重大發現,不僅改寫台灣史前

歷史,更是世界重要史前文明考古的珍貴資產。






[增廣見聞]澎湖虎城--「虎井沉城」之謎




消息出處網址:

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1/8/26/c4126.htm

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1/8/26/c4125.htm



【大紀元2001年8月26日訊】澎湖八景之一「虎井沉城」隱於虎井海域底,有一道狀似城牆,十餘年來,深深的魅惑著人心。以創新人類記憶與文明史觀聞名的國際暢銷作家葛瑞姆‧漢卡克廿五日慕名前來,直指「虎井沉城」約為七千年至一萬年間的人造結構物,若該言屬實,將改寫台灣史前史。

中時電子報報導,虎井沉城,早見於澎湖古志書中,當時文人附麗為澎湖八景之一,形容「虎井澄淵」,因從虎井高處俯視,隱於海底有一道狀似城牆,清晰可見,夏季晴天潮水退出,水淺靜而澄澈,故曰「澄淵」。


不僅古志書記載,民間對於該不尋常的景觀,亦有各式的傳說,或認為其為荷蘭紅毛酋高文律,於風櫃築砲樓,被俞咨皋砲擊而倒,傾入海為沉城,也有學者懷疑係為磚船沉沒於此所致。但亦有認為屬自然礁石,綿延成一道高五、六公尺,長六、七十公尺的狀似城牆,純屬巧合。


而將「虎井沉城」推上國際舞臺,成為海底世界之謎,則當為國內潛水老前輩謝新曦之功了。


謝新曦表示民國六十四年時,閱讀「澎湖縣志」關於虎井沉城的記載,便欲一探究竟,不過該區水文複雜,地方稱之為「八卦水域」,即中間水是靜止的,但外圍水卻是滾盪不安,他幾番冒險,終於在民國七十一年找到了正確的位置,當時媒體以「沉城」字樣公布,遂成國際事件,引起考古人士高度的關注。


當年日本兒玉先生幾番接洽,欲前往一探究竟,但當年未解嚴、該區屬軍事管制區,根本不得其門而入,直至民國八十五年,日本朝日新聞等媒體,才獲申請成功,前往拍攝記錄。


「虎井沉城」畫面在日本曝光,引起相當大之轟動,日本學界不少認為其與琉球御那國海底發現的祭台,有同工異曲之妙,都屬七、八千年巨石文化。而後每隔幾年,便有日本媒體前往拍攝。


但台大考古人類學系教授黃士強的看法則較保守謹慎,認為或許屬自然礁岩凝結的成分居多,但對於凹口的十字型,與平整的接砌面,亦感納悶,表示這真是一個未解的謎。


英國籍、著有「天之境」,「上帝的指紋」等世界級作品之名作家葛瑞姆‧漢卡克探訪日本御那島海底文明之後,得知澎湖有一類似遺址,遂和謝新曦聯絡上,昨日帶著妻子來到虎井海域探勘。


葛瑞姆‧漢卡克等昨日潛水觀察,驚奇讚嘆再三,數度上船換氣瓶,再度潛水仔細觀察,表示從探訪世界各地文明的遺址經驗來推斷,這百分之百當屬人造遺跡,且當為七千年至一萬年之間。



【大紀元2001年8月26日訊】澎湖虎井古沉城探勘獲得重大進展,英國古文明學者葛拉漢、詹塔夫婦昨天與台日潛水人員前往該海域進行地質鑑定,初步認為海底沉城堆砌方式為人工,可上溯至六千到一萬年前。

據自由時報報導,中華民國潛水協會創始人謝新曦,早在民國六十五年即受當時的縣長謝有溫委託,祕密調查虎井古沉城之謎,由於虎井島為重要軍事基地,雖多次申請實地潛勘卻一直未獲軍方首肯,直到民國七十一年間才正式第一次下水,在虎井島東側日軍廢棄碉堡鵝豆鼻海域,發現南北向、長約五十公尺的圍牆狀物體,為傳說中的虎井古沉城勾勒出初步輪廓。


謝新曦昨天率隊再次前往虎井會勘,同行的包括日本電視台人員、英國古文明學者葛拉漢、詹塔夫婦,兩人曾針對埃及、馬雅、亞特蘭提斯等古文明進行深入研究,並曾以世界不可思議古文明為題,出版兩本專書著論,在世界考古學界享有盛名,此次因看到日本電視台播放的澎湖古沉城之謎,主動聯繫參加,希望下海一探究竟。


經過實地探勘後,葛拉漢夫婦認為以海底沉城石塊堆砌的方式,明顯與玄武岩自然節理不同,應為人工所堆砌,呈現十字形南北向與東西向方式排列,推估建成年代應在六千年至一萬年前,初步研判可能係地質發生變動沉沒,若葛拉漢夫婦推估正確的話,將改寫澎湖群島的歷史,今天將再次下海探勘,挖掘更多考古資料。


由於虎井古沉城解答一直成謎,使得學術界一直分為存在與否定兩派意見,一派認為古沉城為桶盤、虎井特殊柱狀玄武岩節理地形,一直延伸入海,形成沉城假象,另一派則堅稱歷史文獻記載非空穴來風,同時又有多位漁民撈獲紅磚等遺址為證,昨天葛拉漢夫婦的驚人發現,讓解開虎井古沉城謎團,出現一絲曙光。(





相關閱讀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百年來不解的謎團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lO8WdK.VBRYz2xkeDTItfQ--/article?mid=4241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「虎井嶼」位於桶盤嶼南側,距馬公約七浬,行船約需二十五分鐘,是澎湖第七大島。



「虎井嶼」得名的傳說有二種,一說先民遷居於此,以捕魚為業,後發現一口井水可以飲用,且泉水味甘醇美,因而稱之為「好井」。因虎與好台語發音相同,後來便將此井命名為「虎井」,這就是「虎井嶼」得名的由來。



另一傳說則是,因一名小孩不慎掉落大井中而溺斃,島上居民認為此井凶猛如虎,為警示居民,便以虎井為名,這便是「虎井嶼」的由來。



上述說法已不可考,旅人只好將兩者說詞,並列文中,以供大家參考。



「虎井嶼」東西寬約
2800公尺,南北長約900公尺。島從港口處分割為東、西兩山,村子也分村東和村西。島中央低平,東西以沙頸地連繫,即珊瑚碎屑堆積而成,先民移居入墾時,即在這個沙頸地聚居至今。


 東山因為是軍事管制區,不對外開放。觀光的路線主要在西山,有二次大戰,日軍的戰壕遺跡,是當時日軍將領山本五十六,用來指揮作戰的「南進指揮所」。


 很不幸,因指揮所內無任何照明設備,旅人一不小心,竟然就在這裡摔了一大跤,傷了右手大拇指,瞬間手腫如一小饅頭。


 上回在金門,傷了左手食指,這回在澎湖,傷了右手大拇指。


 旅人行動真是莽撞、不小心啊!


 「虎井嶼」的海崖,排列有柱狀節理的玄武岩,氣勢雄偉壯麗。天氣晴朗時,居高俯瞰,海底清晰可見,「虎井澄淵映水月」的美名便不逕而走,被譽為澎湖八大景之一。


 「虎井沈城」大概是「虎井嶼」最為讓人津津樂道的一件大事。


 相傳十七世紀荷蘭人曾於島上建有城堡,後於戰火中沉沒海底。近年來,雖屢有學者專家前往探勘,但迄今仍未有進一步的發現。


 1983年左右,中華民國潛水協會創始人謝新曦先生,為了證實「虎井沈城」傳說的真偽,曾與澎湖多位潛水好手潛入海底探勘,但未發現「虎井沈城」的殘骸。


 1998年日本探測隊在澎湖海底探測到的「虎井十字城」,和在琉球海底的神殿狀構造物遺蹟比較,確認這二個古文明的遺蹟是在冰河時期,也就是一萬二千年至八萬年前,在臺灣海峽陸棚上存在,後來才沉入海底。


 2001年葛瑞姆漢卡克(Graham Hancock),英國人,是一位從事調查旅行與寫作的全球暢銷作家暨古文明遺址探險家,也曾慕名前來澎湖調查。他初步推測這座沈城至少是六千至一萬年前的遺址,可能是由於地震所導致地層的變動,造成「虎井沈城」。


 「虎井沉城」在眾說紛紜下,至今尚未有任何定論,依然是百年來的不解謎團!


 旅人坐在高處俯瞰著這片汪洋大海,想像著一座十七世紀的古城,就這樣憑空消失於海底深處。








《台灣──人類文明原鄉》

http://www.ufo.org.tw/news/2001/090101-1.htm 



古文明國際暢銷作家漢卡克證實「虎井沉城」為上古文明遺跡,已第



一步證實。本會研究成果:《台灣──人類文明原鄉》一書今年九月



初發售。



三百年來流傳於民間的一則消息,二00一年八月廿五日,古文明著



作聞名國際的暢銷作家英國人葛瑞姆.漢卡克,與日本人大地舜先生



聞訊,由國內潛水老前輩謝新曦先生陪同,蒞臨澎湖虎井嶼,作兩日



的潛水探勘沉城真相。



葛瑞姆.漢卡克等首日潛水觀察,驚奇讚嘆再三,數度上船換氣瓶,



再度潛水仔細觀察,表示從探訪世界各地文明的遺址經驗來推斷,這



百分之百當屬人造遺跡。謝新曦次日率隊再次前往虎井會勘,同行的



包括日本電視台人員、葛拉漢、詹塔夫婦。經過實地探勘後,葛拉漢



夫婦認為以海底沉城石塊堆砌的方式,明顯與玄武岩自然節理不同,



應為人工所堆砌,呈現十字形南北向與東西向方式排列,推估建成年



代應在一萬二千年前冰河期。



同行的日本學者大地舜也同意葛拉漢的說法,並由此推斷,虎井古沉



城可能是冰河時期,海水下降、海棚露出的時代,若證明屬實,虎井



沉城的歷史,早於人類歷史,並在冰河時期所建,年代可能上溯至一



萬二千至一萬八千年前,可謂考古學上重大發現,成為世界重要古文



明遺產,同時也推翻台灣第一批原住民由大陸遷來的歷史。



葛拉漢說,他確信澎湖海底古城並非自然現象所造成的巧合,主因是



在實地探勘、將覆蓋的水生植物刮除後,看到成十字交叉的東西、南



北兩座城牆,在結構上是一塊一塊石頭堆砌而成,且石頭的人造痕跡



相當明顯,加上沉城城牆方位經測量得知,正好是東西走向和南北走



向建造方位恰為不偏不倚的東西、南北向,「大自然造物是不管方位



的,但人類建築卻很講究方位。」另外搭建城牆的一塊塊大石頭,表



面都很平滑,而且接縫處平整的程度「可以將刀子插入」,他認為這



一定是人造工事,絕非自然力量所能形成;換言之,這位國際聞名的



作家證明「虎井沉城」是上古文明遺跡。



早在三年前,台灣飛碟學研究會的研究團隊,已掌握到台灣有輝煌的



古文明,包括「虎井沉城」的遺跡。我們從收集許多珍貴的史料和文



物,並花費了龐大的經費、時間、體力和精神,親自做田野的調查工



作,並將研究成果發表。本會曾在一九九八年十月九日、一九九九年



三月七日及二000年一月三日共三次舉行新聞記者招待會,公佈已



發現一些台灣上古史和史前史的珍貴資料,並且呼籲行政院文化建設



委員會應儘速籌劃「台灣古文明研究小組」專責單位,將全國各地地



洞、海底文明遺跡、陸上巨石文明及其他上古時代的先民遺跡,進行



調查和整理,再聘請專家學者領導小組作深入的探究,趕緊找回台灣



珍貴的先民文化,檢驗上古時代台灣的文明。但是並未引起相關領域



的專家學者,以及政府當局的重視。因此,我們將研究成果按期刊載



在《飛碟探索雜誌》季刊上,從一九九八年十一月珍藏本第一期開始



已發行十二期,至今仍繼續刊載中。



我們根據這些有限的史料、專家學者的著作、口傳歷史,加上實地調



查及科學鑑定。



今年我們將三年來的研究成果,就目前所得的資料編著而書,書名為



《台灣──人類文明原鄉》。全書共有十五萬餘字、一百九十幅圖像



。根據該書所述,台灣可能是人類文明的



原鄉,共有十七章,合併為下列十四項理由:



一、考古證據顯示台灣可能是環太平洋地區現代人起源地。



二、史籍中的台灣史資料記載台灣是古人嚮往的蓬萊仙島。



三、由寶螺貝幣的證據證實夏朝以前台灣支配著中國的經濟。



四、台灣擁有一百餘座冰河時期先民賴以生存的地洞遺跡。



五、由屢用雞籠當地名說明台灣曾是世界邦聯的幃幄中心。



六、由先民不用舟船詞彙說明在冰河期結束前已在台灣定居。



七、台灣可能是全世界涵蓋最廣語類最多的南島語族之原鄉。



八、太古時代最早航行全世界的玻里尼西亞人血統出自台灣。



九、澎湖虎井嶼海底十字城及台灣近海海底有上古文明遺跡。



十、台北七星山金字塔與台灣其他巨石文明為上古文明遺跡。



十一、台灣是史前時代南北方文化因素交流的樞紐及發生地。



十二、根據人面岩畫說明上古時代中國文化可能起源自台灣。



十三、台灣的上古文明可能來自已沈沒的姆大陸之太陽帝國。



十四、琉球的古文明遺蹟說明台灣琉球是世界文明的起源地。





 


 
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l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