命題,生命課題:貧而無怨難,富而無驕易。(憲問篇10章)

 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

摘錄曾昭旭師闡釋:《自由的標誌就是無怨》(2003-12-18

 



http://reading.cdnnews.com.tw/teach/2003121802.htm






 



  就人的道德生活而言,也可以區分為內外兩面,其內在一面就是個人生命的真實化,其要義在自由,或說自由自在,舒暢無礙。其外在一面就是人我關係的真實化,

 



其要義在愛,或說相知相悅,融通無礙。而不管是個人生命的舒暢無礙還是人我關係的融通無疑,都可以總說為「無怨」。

 




 



無「怨」

 




 



  我們姑且先談個人生命的無怨。原來怨者,冤屈也,也就是生命受到壓抑、扭曲而不得暢直。這時生命的存在狀態就稱為受傷、生病,它的具體表徵就是憂、懼、惑(子曰:仁者不憂,勇者不懼,智者不惑),或是怨尤。在此憂懼惑比較偏指生命受傷的症狀,怨則比較偏指這症狀的發作。好比人身體生病了,發燒(量體溫超過三十七度半)是症狀,但頭暈臉潮紅則更是症狀的外顯,讓人不必量體溫也知道發燒。所以,要判斷人的生命受傷生病,也可以直接看人是否忍不住會抱怨。

 




 



富而無驕「易」

 




 



  考驗大致可分兩型,就是順境的考驗與逆境的考驗。在順境是看你會不會得意忘形(富而無驕),在逆境是看你會不會怨天尤人(貧而無怨)。孔子認為後者尤難,為什麼呢?乃因對曾付出修養努力的人而言,順境表示努力獲得回報,所謂「善有善報」,這似乎是合理的,所以叫人別過分得意人會服氣。

 




 



貧而無怨「難」

 




 



  但逆境卻表示善沒善報,這就簡直是老天沒眼了,人會不服氣而忍不住抱怨,所以要在逆境依然服氣是更難的。但也正在這裡檢驗出人是否真正獨立自足,無待於外,包括沒人了解、冤枉誤會、好心反而沒好報等等,都能立即放下,充分諒解,這才真是一個生命自由舒暢的人啊!


按:此二者難易度是相較而言,或改為「富而無驕,難;貧而無怨,更難。」更易理解些。頗有感觸。

 




 

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l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